12月17日|第二届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论坛三号通知
为推动“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学科的发展,活跃语言数据研究及语言相关人工智能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拟定于2022年12月17日举办“第二届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论坛”,诚邀各界学者拨冗参会。
收看直播请扫码关注
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赵铁军,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自然语言生成与智能写作专业委员会(筹)主任,《中文信息学报》编委,中国计算机学会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应用。承担过多项国家项目,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830700)首席科学家(2018~2021);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4部;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发言题目:
深度学习时代的机器翻译技术
摘要:
深度学习与机器翻译的结合极大提升了自动翻译的性能,使得机器翻译开始走向实用。报告简要回顾了机器翻译的各种代表性技术以及评价方法,这些技术划分了机器翻译发展的不同阶段。重点介绍深度学习(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机器翻译领域的应用,该应用开辟了机器翻译新阶段即神经机器翻译时代。报告概要介绍神经机器翻译的基本模型、注意力机制的应用、神经机器翻译各种新模型,最后介绍多语言神经机器翻译的进展。
梁茂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后,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2008年人才引进入职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人才引进入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多年以来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和应用语言学研究,并设计开发多款语言分析软件,是iWrite英语作文智能评阅系统总设计人。
发言题目:
文本向量化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文本向量化技术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其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如今,随着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的BERT预训练模型得到有效利用,文本向量化达到了可与人工媲美的效果,对语言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梳理文本向量化发展历程,分析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的优势,并通过实例讨论了该模型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可能应用。
李晶洁,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语料库语言学、计量语言学、学术英语研究等。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英国利物浦大学“信息与语言系统研究中心”博士后。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电化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等SSCI、CSSCI期刊发表研究性论文近20篇。主持国家社科、上海市社科等多项科研项目。
发言题目:
基于情感倾向分析的语义韵强度算法探析
摘要:
将语言情感分析技术应用于语义韵强度计算,并在扩展意义单位的理论框架下,探讨语义韵强度更精细测量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现有语义韵强度测量方法多是基于频数的极性占比算法,其共性是默认同一极性范畴的搭配词具有等值的态度或情感强度,却无法深入语义韵极性范畴内部,对同一极性下的语义韵强度做更细致的差异化分析。辅以情感分析技术支撑的语义韵强度量值,能够更精细地展示不同节点词之间,以及同一节点词在不同搭配型式、语义趋向下的语义韵特征异同,帮助研究者更深入了解节点词共现语境的态度意义氛围,以及扩展意义单位构成元素之间的关联。
倪亦斌,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进修中国艺术史,哈佛大学访问学者(2000-2001)。长期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英语系和卓越学院任教。参与撰写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帝国与文明》(China: Empire and Civilization)(2000)、华盛顿大学发行的《顺治瓷》(Treasures from an Unknown Reign: Shunzhi Porcelain)(2002)、《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2006)、英国泰晤士-哈得逊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七十个奇迹》(The Seventy Wonders of China)(2007)、卢森堡大公国《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晚明瓷器》(Late Ming: Chinese porcelain from the Butler collections)(2008)、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出版的《<红楼梦>教学参考书》(Approaches to Teaching The Story of the Ston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2012)、《文采若然:洁蕊堂藏康熙盛世瓷》(2017)、《鲤跃龙门–巴特勒爵士珍藏十七世纪中国瓷》(2021)。编辑英文版Dictionary of Chinese Ceramics(《中国陶瓷辞典》)(2002)。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看图说瓷》(2008)。在《艺术世界》、《紫禁城》等多种专业杂志开设专栏。在英国《东方陶瓷学会会刊》(The 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TOCS)、《东方艺术》(Oriental Art)和美国《古董与美术》等专业杂志发表多篇文章。曾应邀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复旦大学以及新加坡各大学等上百个国内外大学、机构团体作学术演讲。
发言题目:
隔靴搔痒和指鹿为马:学界误读中国传统故事图像现状
摘要:
明清换代使得中国故事图像传统遭受断崖式破坏。乾隆朝以后,大部分原来基于文学脚本的故事图像逐渐失传。二十世纪世事的剧烈动荡和世界所经历的全球化、后现代化过程造成传统的进一步断裂毁灭,使传统社会中妇孺皆知的图像生活教科书,变得与世人疏离隔膜。长期以来,国内外专业学者和世界各大博物馆及藏家展陈目录中误读中国传统故事图像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认同的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的物质体现濒临失传消亡的危殆处境。认真整理各种具体案例、了解现状的严重性是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弘扬中国传统故事图像这笔宝贵精神财富的基础。
雷蕾,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涉及语料库语言学、学术英语、计量语言学等领域。在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5部,在Applied Linguistics,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等SSCI期刊发表研究性论文近40篇、书评10余篇,其中两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及书评1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多项。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等期刊编委。
发言题目:
语言数字人文:理论与方法
摘要:
语言数字人文是采用数字技术和方法以提出或解决语言学及其相关问题的新兴研究领域,是数字人文这顶“大帐篷”下的“小帐篷”。语言数字人文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属性,在这顶 “小帐篷”下,语言学、文学、翻译、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传播等学科的智慧和方法交叉碰撞以产生新知。本发言拟围绕语言数字人文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展开,并认为,在当前发展阶段,我们需搁置学科还是方法的争议,尊重语言数字人文的实践属性,以应用研究和基础建设成果推动语言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助力新文科建设。
米成刚,目前任职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西安外国语大学语言大数据研究中心负责人,“西外学者”青年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2015年7月至2018年9月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近五年来,在本领域学术期刊及会议Neural Networks,ACM TALLIP,IEEE TETCI,Machine Translation,COLING,ICTAI,LREC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B类项目各一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多项。
发言题目:
资源稀缺语言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研究
摘要:
近年来,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及相关理论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一些方法在具有丰富数据资源语言对上的翻译质量也不断得到改善。然而,由于其性能依赖于大规模双语数据,因此在资源稀缺语言对上不能取得理想的翻译效果。作为目前机器翻译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 资源稀缺语言神经网络机器翻译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报告从数据增广、模型优化等角度对资源稀缺语言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另外,本报告也介绍了所在团队近期在语言选择及外来词识别等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2年12月17日(周六)上午
开幕式、主旨发言
胡显耀,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曾任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访问学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言学和英语系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翻译学、语料库、文体统计学、翻译与认知、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出版《基于语料库的汉英翻译语体研究》(2021)、《语料库文体统计学方法与应用》(2021)等学术专著5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中国外语》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社会认知翻译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2021),国家社科青年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认知模式研究”(2011),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语文学翻译语料库建设与研究”(2008)等,曾主持建设“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从事法律、财经、儿童文学和科普著作的翻译,出版译著4部,发表译文数十万字。
刘泽权,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省特聘教授。社会兼职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语言学会常务理事、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专家会员,河南省红楼梦学会第一副会长等。研究兴趣包括语料库翻译研究、批评话语分析、功能语言学、文体写作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包括“《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2005)、“《红楼梦》汉英文化大辞典编撰研究”(2010)、“两岸三地百年女性文学翻译史论”(2015,重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华文明的起源》(英文版,2021)。近10余年在META: Translators’ Journal(SSCI、A&HCI检索)、《中国语言学报》(SSCI、A&HCI检索)和《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中国外语》等国际国内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红楼梦>中英文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研究》、《〈红楼梦〉多译本量化研究》)。
分论坛 3: 语言数据与翻译研究
腾讯会议:277-636-859
点评专家:庞双子 长聘副教授
志 愿 者:宋天祎
庞双子,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主要学术领域为语料库研究、翻译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结项获评优秀)、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和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各1项,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一等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SSCI,A&HCI和CSSCI收录外语类名刊Target、《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等发表学术论文约20篇,多篇为著名文摘刊物全文转载,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出版专著2本。现为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翻译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徐玉臣,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语义学、话语分析。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于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所学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现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系统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教学》、《中国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电化教学》、《外语学刊》等外语类C刊及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1篇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编写英语教材6部。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1项以优秀等级结题。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12年被评为陕西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突出成绩的专家”。
桑仲刚,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学、社会-语用学、比较叙事学。先后求学于兰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其成果发表于Perspectives、Social Semiotics、Pragmatics and Society、《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外语》、《现代外语》等外国语言学重要期刊,主编和参编著作多部。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语境中敦煌叙事文献的翻译活动史通论”(20AZD129)。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理事、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文化翻译研究会理事、全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国际SIL语言学会会员。2018年入选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王金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学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学科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语料库翻译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先后出版专著3部,编著、译著多部, 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其他奖项多项,教学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一流专业以及省部级教改重点课题多项。
汪顺玉,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外学者”领军学者,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改重点课题、教育考试院课题等10余项。在《外语教学》、《英语研究》、《重庆大学学报》、《上海科技翻译》、《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9部。学术兴趣包括语言测试与评价、学术翻译、话语研究、社会研究方法等。
张琰龙,西安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副教授,人工智能与语言认知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早稻田大学信息通信学博士。兼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音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校级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语音习得和言语听觉认知加工,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等,发表核心论文多篇。
主办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料库研究院
承办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
联系方式
联系人:黄立波 米钰
邮箱:wyzx@xisu.edu.cn
咨询电话
13201673160 宋天祎
13339460045 邹更新
17719554805 米 钰
公众号:西外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院